足彩胜负14场

图片
内部办公平台 

政务提效 法治护航 民生暖心 兴隆台区多维发力优化营商环境

发布日期:2025-09-22 浏览次数:56

  “十四五”期间,兴隆台区以系统性思维推进营商服务深度变革,推出一系列有效措施,提升办事效率、打破信息壁垒、传递服务温度,从多维发力,从多线入手,以过硬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,不断夯实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。

政务环境办事快又省

  兴隆台区从数字化政务转型入手,搭建全区统一政务数据共享平台,打通23个部门数据壁垒,打破“信息孤岛”。993项政务事项实现“一网通办”,网办率达98.7%;“一网协同”平台使跨部门审批效率提升超六成,32个高频事项“秒批秒办”,还联合9省21市推进43项业务“跨省通办”,实现“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”。升级窗口服务,将26个部门的112个专业窗口整合为28个综合窗口,数量精简62%、人员减少41%,服务效率提升超50%。同时,创新推行“无差别全科受理”覆盖8个部门398项事项,“智慧导办”系统减少40%申请材料、压缩67%办件时限,解决了窗口忙闲不均、群众多头排队难题。

  在提升效率基础上,兴隆台区推行“微笑服务”,提供延时、上门帮办服务,政务大厅便民配套齐全,获得了群众的广泛称赞。以“办事不找关系、用权不图好处”为目标,打造36个“清风辽宁政务窗口”,“好差评”系统全覆盖,群众满意度达99.2%。12345热线升级为民生诉求“快车道”,办理时限从15天缩至3天,紧急工单2小时内响应,办结满意度98.6%,依托“热线+网格”联动86个基层网格,结合“领导接听日”机制,2023年以来高效办结12.3万件群众诉求。此外,持续拓展多元服务,“便企直通车”为356家企业解决482项难题,银企对接助中小微企业获融资23.6亿元;126名干部“陪群众走流程”整改87项堵点,126名“政务服务体验员”提326条优化建议;“政务服务基层行”送42项服务到群众家门口,服务3.2万人次,实现从“人找服务”到“服务找人”的转变。 

法治营商环境让经营有保障

  法治营商环境建设是营商环境改革重要支撑。兴隆台区以“规范执法、阳光执法、智慧执法”为主线,创新“综合查一次”模式,整合12个部门执法事项,深化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,全年联合抽查156次,涉企检查频次降40%。“互联网+监管”平台全流程留痕,整改26个执法问题,执法效能提升30%,企业满意度达98%。同时,在助企减负上,“三查三免”机制全年减少重复检查62次,挽损超500万元;多部门协同压缩60%办事时限,公安分局设30天电子警察免罚期、落实“首违不罚”1780起,检察院监督解除企业查扣冻资金2200万元;搭建“兴企通”平台实现85%涉企检查“一表通查”,执法投诉量同比降45%,信用监管体系持续完善。

  政法系统形成协同服务新格局,依托“7110”平台和科技巡防为企业筑牢安全防线。检察院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,高质效办理45件案件,获评“清风辽宁政务窗口”;区法院将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至35天;司法局开展5次企业法治体检,发放普法资料1000余份。在监督执纪方面,专项监督行动清理废止28项政策文件,涉企案件优先查处机制办结126件,挽损超3000万元。37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实时监督,整治18起“窗口腐败”问题,处理23人。“纪企直通车”平台让企业诉求一键直达,以监督“硬约束”夯实营商“软实力”。  

市场环境助企添活力

  兴隆台区围绕就业人才、科技创新、融资帮扶、税收服务、助企服务五大方面发力,为经济发展注入民生温度与创新动能。就业人才方面,“舒心就业”服务站点下沉社区,帮扶就业困难人员与高校毕业生,通过举办招聘会、赴校招聘、直播带岗等方式输送人才,“一对一”服务匹配供需。科技创新领域,深化改革,出台专项政策培育企业、组建联合体,推动产业转型,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年均转化成果超30项。融资与税收服务双管齐下,对接解决融资难题,税务局精准服务,2025年以来服务企业达5000户次,疑难解决率98%。助企服务建立机制,打造沟通平台,2023年解决328项诉求、政策兑现率98%,“清风窗口”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干部廉洁作风。

  从政务服务蝶变、法治护航到民生与发展共振,兴隆台区全方位改革实践交出优化营商环境亮眼答卷。未来,兴隆台区将持续深化改革,擦亮优质营商环境金字招牌,为市场主体注入活力,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 (文:程伊玫 区宣传事务服务中心)